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我国产业发展也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平板显示产业版图或将改写,趋势不可逆转。
大陆平板显示产业景气度持续高企
市场权威机构DisplaySearch曾预测,中国大陆是世界平板显示产业唯一保持不断成长的地区,时至今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大陆现已成为全球显示终端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领先的面板生产基地。
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已建成的高世代TFT-LCD(第6代及以上)生产线5条,在建高世代线7条,2014年将有两条新的8.5代线投入量产。这使得我国面板的供给能力将再次出现大幅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在未来两年有望上升至20%,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另据工信部液晶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以液晶面板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4%。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骨干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41.6%,利润总额达到43.8亿元。而以AMOLED为代表的新技术生产线也相继量产。
关键原材料有望打破美日韩垄断地位
长期以来,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光学薄膜等面板产业上游关键原材料一直被美日韩所垄断,制约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国内面板厂商的议价能力,国产化配套需求强烈。
为打破此局面,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国有平板显示产业原材料政策。《“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提高平板显示面板关键材料和核心生产设备的本地化配套率。除了补贴给相关厂商,国家还对面板厂给予国产原材料采购额补贴,每年都有一定的额度要求,鼓励面板厂采购本土原材料。另外,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扶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自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国内产业自主化发展规划的彩色滤光膜、偏光片等属于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上游的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可享受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护航,国内面板企业导入国产配套也在逐步强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彩虹、东旭光电两家公司为TFT-LCD玻璃基板的国产化开了个很好的头,他们不仅成功地生产出合格的G5、G6玻璃基板,而且开始了批量供货,打破了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对玻璃基板的垄断地位;此外,光学膜方面,康得新、裕兴股份等上市公司逐步打破国外的垄断,通过自主化生产,提高自给率,预计2015年为止,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